博物館是以館藏為基礎,收藏、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,實現其教育、研究和欣賞的社會職能。
博物館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促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。博物館在經營的過程中,主要是向觀眾展示各種展品,使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感受到產品蘊含的魅力和價值,從而提高觀眾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,對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有著積極作用。
在博物館展覽的過程中,其陳列展覽的方式和方法會直接影響到展覽的最終效果。傳統的陳列展覽方法相對比較落后,很多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會感覺枯燥。
近年來,多媒體技術進入一個迅速發展時期,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設計開始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,通過多媒體展廳設計營造出全新的體驗之旅,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。
目前,國內博物館展廳設計普遍運用的多媒體技術包括互動投影技術、視頻互動技術、虛擬現實技術、多媒體數字沙盤等。
1.1 博物館多媒體解決方案-互動投影技術
互動投影技術主要利用紅外感應器和投影技術,讓觀眾能夠在投影區域內進行互動,打破了原本靜態空間模式,讓觀眾能夠在互動的過程中了解歷史文化。當觀眾出現在投影區域內,只要做出動作,投影內容都會發生變化,觀眾能夠與虛擬畫面進行互動。
1.2 博物館多媒體解決方案-視頻互動技術
視頻互動技術利用液晶顯示屏作為顯示設備,當觀眾觸摸液晶顯示屏的周圍時,視頻動作捕捉系統就會捕捉觀眾在此區域內的相應動作,而顯示屏中的畫面就會出現變化。
1.3 博物館展廳設計多媒體解決方案-虛擬現實技術
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,由計算機硬件、軟件以及各種傳感器構成的三維信息的虛擬環境,可以模擬出真實世界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和環境。當觀眾進入到虛擬環境中時,就能夠真實地和虛擬世界中的事物進行交流互動,給觀眾帶來全新的互動體驗。
1.4 博物館展廳設計多媒體解決方案-多媒體數字沙盤
多媒體數字沙盤主要利用投影機和沙盤模型,通過精確對位,制作動態平面動畫,并投射到物理沙盤,從而產生動態變化的新的物理模型表現形式。這種設備是目前展廳中比較常見的。
博物館融入了多媒體技術,豐富了展廳內容,使博物館更加具有吸引力,讓參觀者能夠有一個全新的高科技體驗感。
2. 博物館設計多媒體應用開發流程
一般來說,博物館多媒體應用的開發流程分為五個步驟:構思腳本、搜集素材、美術設計、編制程序、運行調試。我們以為參觀者提供導覽服務和展館介紹為目的、以形式貼合內容為宗旨、以方便操作為前提,進行程序開發、內容制作、軟件改造、設備采購等相關工作。
2.1 構思腳本
腳本是整個應用開發的基礎框架,它定義了所要表達的信息和想要達到的目標。具體而言,豐滿完善腳本的過程,其實就是文字信息的編輯過程。在這一階段,各個文博領域的研究人員是創作主體,將配合展覽撰寫腳本,充分利用技術的優勢來彌補傳統展陳模式的欠缺。必須提醒的是在腳本創作的時候要做到雅俗共賞。
2.2 搜集素材
根據腳本設定,采集各類媒體信息,涉及文本、圖像、音頻、視頻、三維模型等,并按照腳本要求進行相應的加工處理。
2.3 美術設計
這部分工作包括配色造型、版面設計、視覺效果調整等,直接關系到博物館多媒體應用的藝術感染力。同時,作為整個陳列展覽的一部分,也要做到與館內的裝飾風格統一協調。
2.4 編制程序
由計算機專業人員整合已經采集的多媒體數據,用開發軟件編制應用程序,以實現腳本所定義的各種功能。
2.5 運行調試
這是博物館設計多媒體應用發布之前的最后一個環節,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步驟。只有通過模擬運行,讓軟件和硬件進行磨合,才能發現可能存在的故障隱患,在正式上線之前及時修正,同時對于不夠完美的地方進行改進,實現最終的盡善盡美。